所主站
大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2-10-16    来源: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发言人2022年10月15日(星期六)16时30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主持人刘思扬: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明天开幕。今天,二十大新闻发言人孙业礼先生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各位介绍二十大准备工作情况和大会议程。

  现在请孙业礼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二十大新闻发言人孙业礼

  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明天上午10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会期10月16日至10月22日。我作为大会新闻发言人,对前来采访报道这次大会的中外记者,表示热忱的欢迎。

  受大会的委托,我向各位记者朋友介绍党的二十大有关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总结过去5年工作,全面总结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制定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从战略全局上对党和国家事业作出规划和部署。

  今天下午召开了党的二十大预备会议,确定了大会的议程。大会主要议程是:听取和审查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审查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二十届中央委员会;选举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预备会议通过了大会主席团名单,大会将在主席团领导下进行;通过设立秘书处,负责大会各项会务工作;通过了王沪宁同志为大会秘书长。

  预备会议后,召开了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会议和主席团第一次会议。主席团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大会具体日程,推举产生了大会主席团常务委员会。

  目前党的二十大各项准备工作已全部就绪。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准备工作有关情况。去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召开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之后,在党中央领导下,开始了党的二十大准备工作。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党的二十大报告起草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起草工作是党的二十大筹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高度重视,专门成立文件起草组,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中央有关领导同志,有关部门和地方负责同志、专家学者参加,在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为起草好党的二十大报告,党中央组织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部署了26个重点课题,由中央和国家机关54家单位开展专题调研,形成80份调研报告。中央有关部门还开展了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收到留言854.2万多条。这些调研成果为报告起草打下了坚实基础。

  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就党的二十大报告涉及的重大问题作了深刻阐述,强调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调要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报告起草工作始终坚持发扬民主,充分听取党内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为起草好党的二十大报告,党中央专门发出通知,就报告议题征求各方面意见。报告征求意见稿形成后,又广泛征求了各方面意见。党的十九届中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成员,党的十九大代表和二十大代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负责人,中央党政军各部门党员负责人,解放军各大单位和武警部队党委负责人,各人民团体党员负责人,都参加了讨论,征求意见人数共4700余人。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5场座谈会,直接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起草组还听取了党内部分老同志意见。8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又主持召开座谈会,当面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党内外各方面的许多意见都得到了采纳。

  报告起草过程中,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先后多次审议报告稿。10月12日,党的十九届七中全会讨论通过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稿,决定正式提请党的二十大审查。

  二是党章修改工作。党的二十大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对党章进行修改。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根据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需要对党章进行修改,是我们党的一个惯例。现行党章是党的十二大修改制定的。党的十三大以来的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对党章作了适当修改。实践证明,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章进行适当修改,有利于全党更好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更好发挥党章对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指导、规范作用。

  今年1月,在党中央就党的二十大报告议题征求意见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普遍建议党的二十大根据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根据形势任务发展变化,对党章作适当修改。今年5月,党中央发出通知,就党章修改工作向各地区各部门征求意见。各地区各部门向党中央提交了书面报告,一致赞成党的二十大对党章作适当修改,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还有一些党内老同志、普通党员给党中央有关部门写信,提出修改党章的建议。

  在综合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决定对党章进行适当修改,成立党章修改小组,强调这次修改党章工作,要把党的二十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努力使修改后的党章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充分体现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充分体现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新鲜经验,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党章修改小组认真落实党中央要求,深入研究各地区各部门意见,提出党章修改方案,报经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后,形成党章修正案稿,8月4日与党的二十大报告稿一同印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之后,党章修改小组根据各方面意见进行了认真修改,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先后审议党章修正案稿。在集中全党智慧基础上,经过党的十九届七中全会讨论通过,形成了提请党的二十大审议的党章修正案。

  三是党的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党的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从2021年11月启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进行研究,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代表选举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规定。代表选举过程中,各选举单位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性质宗旨,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代表选举工作全过程,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严格资格条件,严密产生程序,严肃选举纪律,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扎实做好代表选举各项工作。各选举单位基层党组织参与实现全覆盖,党员参与率平均达到99.5%。

  全国38个选举单位分别召开党代表大会或党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经二十大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审查,确认2296名代表资格有效。他们将代表49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和9600多万名党员出席党的二十大。

  当选代表符合党中央规定的条件,代表结构和分布比较合理,各项构成比例均符合党中央要求,具有广泛代表性。经济、科技、国防、政法、教育、宣传、文化、卫生、体育和社会管理等各个领域,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各个层级,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各个方面都有代表。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代表比例得到保证,占33.6%,其中工人党员(包括农民工党员)占8.4%,农民党员占3.7%,专业技术人员党员占11.6%。女党员代表数量增加,占27.0%。少数民族党员代表比例保持稳定,占11.5%。代表年龄结构合理,55岁以下的占59.7%,45岁以下的占18.9%。代表文化程度较高,大专以上学历的占95.4%,其中大学学历的占36.0%,研究生学历的占52.7%。当选代表中,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入党的,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入党的,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入党的,有党的十八大以来入党的,其中改革开放以后入党的占96.9%。

  按惯例,党中央还确定一部分已经退出领导岗位的老党员作为特邀代表出席大会。

  四是为选举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所作的准备工作。按照党章规定,这次代表大会将选举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为做好选举工作,党中央成立了专门工作班子,习近平总书记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负责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人选的推荐、考察、提名工作。在这个基础上,经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提出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建议名单,提请党的二十大主席团审议。

  党的二十大闭幕后,将召开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和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领导机构。

  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结束后,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将同中外记者见面。

  党的二十大设立了新闻中心,将组织多场记者招待会和集体采访,充分运用互联网等技术,为记者采访报道大会提供服务保障。

  下面,我愿意回答各位记者提出的与党的二十大有关的问题。谢谢!

  主持人刘思扬

  现在开始提问,提问时请先通报本人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在去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请问建成的小康社会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小康的成色如何?另外,党的十九大提出,分两个阶段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围绕这一目标二十大将作出哪些新部署?

  孙业礼

  建设一个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来的战略目标,最初的设想,“小康”也就是不穷不富,日子好过一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至1000美元,就算是小康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发展不断加快,“小康”内涵也越来越丰富,我们党对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对我们要建成的小康社会作出了新的描绘。

  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决战决胜,我们终于实现了这一夙愿。

  现在看,我们已经建成的小康社会远远超出了改革开放之初的预想,达到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目标要求,这个小康社会的成色应该说是十足的。比如,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1.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我国进入中等收入的人口超过4亿人,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到29.2%、32.7%,人民生活品质明显提升。

  小康不小康,不只是看经济总量,不只是看平均数字,不只是看中等收入人口的生活状况,关键要看贫困人口的生活改善状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在过去长期扶贫工作基础上,对剩余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贫困问题发起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到2020年底,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在人类减贫史上也是一个奇迹。

  还应当看到,我们的小康是全面的小康,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幅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成就,经得起检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站到了新的起点上。我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大将在十九大基础上,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重点部署未来5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面向未来,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实现新的奋斗目标,创造新的更大奇迹。谢谢!

  彭博新闻社记者

  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稳步放缓。今后五年中国还会把回到高速增长作为目标吗?如果是的话,如何实现?或者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已经结束了吗?

  孙业礼

  大家都很关心中国经济发展问题。我先跟大家分享一组数据,据统计,2013年至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6%,高于同期世界2.6%和发展中经济体3.7%的平均增长水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拥有这么大体量之后,在转向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还能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也是非常难得的。

  增长速度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明确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不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而是着眼从根本上解决经济长远发展问题。这十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经济发展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同时应当看到,受到新冠疫情和国际环境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我们采取一系列有力有效措施,稳住了经济大盘,巩固了企稳向好趋势。相比而言,中国经济发展在主要经济体中仍处于较好水平,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综合判断,中国发展仍具有诸多有利条件,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下一阶段,我们将按照党的二十大确定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我们将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切实保障粮食能源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持续加大稳就业政策实施力度,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谢谢!

  人民日报社记者

  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的鲜明特征。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总动员,目前各项改革任务进展如何?还有哪些难啃的硬骨头?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发力?

  孙业礼

  的确,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的鲜明特征。我们都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就赴广东考察,鲜明宣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2013年,我们党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

  十年来,我们共推出2000多个改革方案,涉及经济社会各领域,涵盖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等各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任务总体完成,十九大以后部署的新的改革任务接续推进。

  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比如,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都是系统性、重塑性的。比如,国企改革,保护各类所有制经济产权的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革,户籍制度改革,这些改革取得的成效我们都是有切身感受,老百姓有实实在在获得感的。还比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力度前所未有,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经过新时代的改革,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深刻认识到,改革还有不少难啃的硬骨头,特别是在推动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保障粮食、能源和资源安全,防范化解风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等方面,还面临很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我们将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保持改革的定力,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断把改革推向前进。谢谢!

  新加坡亚洲新闻台记者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已有近三年的时间,世卫组织也指出新冠病毒大流行结束“在望”。目前世界其他国家已经选择开放,中国仍坚定不移地贯彻“动态清零”方针。中国是否担心在经济面临挑战时会被孤立?哪些因素有利于中国放宽部分措施并进一步开放?

  孙业礼

  这场世纪疫情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很大冲击,我们大家都希望疫情早日结束。但是,我们看到的是疫情仍然存在,这是必须面对的现实。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一切防控举措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动态清零”是立足中国国情、遵循科学规律制定的防疫方针,核心是快速反应、精准防控,力求以最低社会成本、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正常生活的影响。

  我国是人口大国,老龄人口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正是因为坚持动态清零,才保证了极低的感染率、病亡率。正是因为坚持动态清零,坚持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才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运行。如果算总账,我们的防疫措施是最经济的、效果最好的。

  按照“动态清零”的总方针,我们不断完善疫情防控的具体措施。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和对病毒认识的深化,我们已经先后公布了九版疫情防控方案,我们的防控策略和举措会越来越科学、越来越精准、越来越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也会越来越高。

  我们坚信,曙光就在前头,坚持就是胜利。谢谢!

  古巴拉美通讯社记者

  我的问题有关全球政党关系。中国共产党如何评价近年来与其他国家共产党的互动?未来有哪些发展这些关系的计划?

  孙业礼

  朋友越多越好。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独立自主、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友好政党和政治力量广泛交往,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

  比如说,近年来,我们举办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高层对话会,160多个国家的500多位政党和政治组织领导人以及超过万名政党代表出席了会议。截至目前,中国共产党与170多个国家的6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保持着不同形式的联系。政党关系发展带动和促进了国家关系发展,增进了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这位记者朋友来自古巴,我想说的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同世界其他国家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交往,通过理论交流和政策对话,共同探索适合各自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探索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时代化的各自实现路径。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不以意识形态划线,各国各类政党,无论其秉持何种意识形态,只要对华友好并愿意与我们党开展往来,中国共产党都愿意和他们交朋友。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党中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内外都非常关注。国外一些舆论担心,这会不会变成只关注内部循环,导致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小。请问您对此有何评论?在扩大开放方面有哪些考虑?

  孙业礼

  首先我想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将为实现中国经济长远发展、为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复苏注入持久动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国际市场更好联通。可以说,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

  实际上,这几年我国对外开放步伐在不断加快。比如,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积极加以推进,签署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同时正在推进加入多个多边经贸协定,我们成功举办4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比如,我国先后设立了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分别大幅缩减到31项、27项,自贸试验区实现制造业条目清零,取消金融业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外商投资领域不断拓宽。这些充分表明,中国决不会自我封闭,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不论世界如何变化,中国开放的决心和意志不会动摇,我们将坚定不移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谢谢!

  新华社记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强力推进反腐败斗争,在党内党外、国内国外受到广泛关注。请问您对反腐败的成效和形势有何评价?下一步会有什么新的举措?

  孙业礼

  腐败与我们党的性质宗旨水火不容,人民群众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党敢于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毒、敢于壮士断腕,反腐败斗争力度前所未有、成效有目共睹,形成了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方针方略,成功走出一条依靠制度优势、法治优势反腐败之路。

  “不敢腐”的震慑充分彰显。党中央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党的十八大以来至今年6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审查调查451.6万件、处分443.9万人。

  “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制定修订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廉洁自律准则、党内监督条例,两次修订纪律处分条例、巡视工作条例,颁布实施监察法、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修改刑法、刑事诉讼法,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和反腐败法律体系。

  “不想腐”的自觉显著增强。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推动形成全方位的党性教育链条,用理想信念强基固本,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着力做实廉洁教育,推动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筑牢拒腐防变防线。

  反腐败斗争关系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反腐败斗争已经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准确把握腐败阶段性特征和变化趋势,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谢谢!

  南华早报记者

  有观点认为,中国对资本无序扩张的限制,特别是对互联网平台的监管,可能不断冲击外资和民营企业的信心。请问中央对此有何回应?党的二十大之后会有哪些政策和措施缓解外资和民营企业的担忧?

  孙业礼

  我先说明一点,就是不能把限制资本无序扩张和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对立起来看。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改革开放40多年来,资本同土地、劳动力、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共同为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出了贡献。我们党在充分肯定资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积极作用的同时,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为资本设置好“红绿灯”。我理解,设置“红绿灯”,不是不要资本,而是要更好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使资本在法律法规的制度框架下健康发展。这样做,不仅不会影响民营经济发展,而且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

  民营经济始终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民营经济人士始终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必须团结和依靠的重要力量。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两个“毫不动摇”已经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大政方针,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个方针政策现在没有改变,将来也不会改变。

  中国是法治国家,无论是国有资本还是民营资本、内资还是外资,都受法律保护。我们将充分借鉴世界各国的有益做法,统筹好强监管和促发展的关系,不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中国始终都会是投资的热土,请大家放心。谢谢!

  日本共同社记者

  这次的二十大将会确定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我想问一下,我们经常听到一个概念,就是“修昔底德陷阱”,指的是历史上,新兴大国在崛起的过程中都会受到守成势力的阻挡,产生不可避免的冲突。现在中美两国的矛盾已经十分激烈,那么从现在起到2035年、或者到2049年左右,中方将会如何回避这种冲突即将带来的风险?或者说,面对阻击者,中国是否有迎战的决心?

  孙业礼

  中美关系攸关世界前途命运,能否处理好彼此关系,是两国必须回答好的世纪之问。如果说过去50年国际关系中一个最重要的事件是中美关系恢复和发展,造福了两国和世界,那么未来50年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中美必须找到正确的相处之道。这其中的关键,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我们相信,中美两国人民有智慧、有机会、有能力找到这样的相处之道。

  我们一直认为,中美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一个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人民共同利益。事实上,中美利益已经深度交融。单从经贸关系看,2021年,中美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7500多亿美元,同比增长28.7%。中美经贸合作支撑了260万个美国就业岗位。更应该看到,当今世界有许多挑战需要两国合作应对。国际社会普遍期待中美两国发挥引领作用,承担大国责任,稳定双边关系,推动全球合作。

  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国谋求发展是为了本国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而不是挑战别人。我们从来不信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反对“国强必霸”的逻辑和零和博弈的思维。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我们不欺负别人,但也不允许别人欺负我们。大势不可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能阻挡。谢谢!

  台湾联合报记者

  日前发布的白皮书,在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相关表述中,增加了“非和平方式将是不得已情况下做出的最后选择”这句话。请问这是否代表大陆对台推进统一的方式和选项有所改变,大陆方面如何看待评估所谓的“非和平方式统一”?

  孙业礼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近日发布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重申了这一方针。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最有利于中国的长期稳定发展,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第一选择。我们愿继续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为和平统一创造广阔空间。

  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目的是从根本上维护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但凡有一线和平解决的可能,我们都将付出百倍努力,非和平方式将是不得已情况下做出的最后选择。

  当前,“台独”分裂势力不断谋“独”挑衅,外部势力加紧“以台制华”,严重损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两岸同胞切身利益,严重危害台海和平稳定,严重冲击和平统一的前景。任其发展下去只会将台湾推向灾难深渊,给广大台湾同胞带来深重祸害。任何人、任何势力不要低估我们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希望广大台湾同胞认清一个道理:统一有好处、“台独”是绝路、外人靠不住。两岸同胞要携起手来,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共同开创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光明未来。谢谢!

  俄通塔斯社记者

  中国共产党走到今天,已经成立101年、执政73年,党员队伍庞大。我的问题是,中共作为一个百年大党,是否感受到挑战和压力?你们讲要长期执政,怎么能做到?

  孙业礼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警醒和深入思考的问题。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是需要我们不断作出回答的历史性课题。实际上70多年前,就曾经有人向我们党提出过这个问题。毛泽东同志当时的回答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新时代的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第二个答案,那就是自我革命。

  自我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我们党历经百年沧桑更加充满活力,其奥妙就在于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特别是坚持不懈反对“四风”、坚定不移开展反腐败斗争,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形成一整套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制度规范体系,为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提供了有力保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我们将常怀忧虑、居安思危,勇敢面对各种风险考验,坚定不移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乌兹别克斯坦人民言论报记者

  举世瞩目的中共二十大即将举行,会议将规划中国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未来五年,“一带一路”倡议将如何发展?中方有何计划?

  孙业礼

  丝绸之路是我们的先人筚路蓝缕,开创的一条经济贸易之路、文明交往之路。历史启迪现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热情响应和广泛参与。9年来,中国同14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相关合作理念和主张写入联合国和多个国际组织的重要成果文件。“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

  “一带一路”建设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着力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探索了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共建国家互利共赢,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驱动力。截至今年6月,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约12万亿美元。一大批务实合作项目落地,为当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100多个国家参加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凝聚起共建“一带一路”、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的广泛共识,勾画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各国共同发展繁荣的合作蓝图。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继续践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弘扬开放、绿色、廉洁理念,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努力实现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给质量、更高发展韧性,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谢谢大家!

  主持人刘思扬

  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大会期间二十大新闻中心还将安排多场记者招待会和集体采访,欢迎大家参加。谢谢孙业礼先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文字来源:新华社)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陕ICP备05007611号-1
地址:西安市高新区新型工业园信息大道17号 邮编:710119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1033号